Search

📣📣📣【保障食安人權 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】

❤昨(18)日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📣📣📣【保障食安人權 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】

❤昨(18)日,#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 成立。陳建仁副總統親臨致詞,並頒發食安貢獻獎給三位長期追蹤照護食品安全受害者的專家: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郭育良主治醫師,長期致力追蹤照護多氯聯苯中毒者及臺灣油症受害者之健康,推動立法保護受害者;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吳明蒼主任,長期致力照護三聚氰胺與塑化劑受害孩童及成人之健康,並制定容器中三聚氰胺的溶出標準;衛福部臺北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王怡人主任,位於醫療第一線致力照護三聚氰胺及塑化劑受害幼童之健康。
 
🔍臺灣過去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,1979年的「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」,造成受害者皮膚病變、免疫系統失調,超過兩千人深受其害。雖然政府於事件發生後建立食品衛生處掌管食品衛生事宜,然而對於當時的受害者而言,因廠商已宣布破產導致求償無門,2009年由各界熱心人士成立「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」,協助受害者爭取權益,然而近四十年來政府的照護有限,直到2015年通過《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》才稍有轉機。
 
🔍時間拉至近年,2008年臺灣受到中國毒奶粉的波及,爆發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」,造成多位幼童腎臟結石。因當年底國際衛生組織召開的專家會議作出「因果關係不易建立」之結論,因此受害幼童同樣無法求償;政府也尚未針對受害者建立完善的健康照護追蹤機制。2011年發生「塑化劑事件」,受害者訴訟求償,卻因法官參考食藥署所發行、違背毒理學原理的手冊,判決按發票賠償,後續也缺乏完善的健康照護。2013年發生「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」,當時政府僅在事件發生時評估開設特別門診,對潛在受害者也未建立追蹤照護工作。
 
✊去年六月發生「顧可飛藻油膠囊塑化劑超標事件」,幾千位孕婦於懷孕期間因為服用的DHA藻油膠囊含塑化劑超過指標值五倍以上,許多嬰兒出生後罹患皮膚炎或假性月經。然而,相關單位仍在檢討塑化劑使用,也因目前相關法規限制,受害者無法依現行法令維護自身健康權益,但受害者已向業者提起團體訴訟,下週四也將第一次開庭。
 
✅我們發現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,對於受害者缺乏相關健康照護機制,食品受害者相關的政策、立法、救濟補償也仍待推動,也因此我們33位發起人決定成立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,一同倡議食安人權,維護食品受害者的權益,監督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政策,並預防食品安全事件。
 
📎新聞連結:
出席食品安全成立大會 副總統:落實食安五環 建立食安環境 照顧好民眾的健康 為人民食安把關(總統府新聞稿)
https://www.president.gov.tw/NEWS/24911

不讓食安受害者孤單 跨領域專家組權益促進協會(中央社)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1910180204.aspx

台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今成立 盼追蹤食安潛在受害者(中央廣播電台)
https://www.rti.org.tw/news/view/id/2038348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【科學,不為任何人背書】 《今周刊專訪》毒理專家吳焜裕,寧冒失明風險,也要看清食安黑洞。 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80417-111207
View all posts